教师的十大美称(古代老师对学生的爱称)

教师的十大美称(古代老师对学生的爱称)

□ 钱俊男

“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”韩愈的《师说》,为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作了“定位”。千百年来,“教师”历朝历代均受到世人的尊崇,这一点,我们可以从古代教师的“雅称”上品味一二。

夫子 古代称大夫(官职)为“夫子”。孔子曾为鲁大夫,故其弟子也称孔子为“夫子”。后来用“夫子”尊称教师。《论语·子张》中载:“夫子焉不学,而亦何常师之有?”

师长 官师(百官或官吏之长)和长者,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,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中载:“今有不才之子,父母怒之弗为改,乡人谯之弗为动,师长教之弗为变。”

师傅 “师傅”一词原本是太师、太傅、少师、少傅等官职的合称,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,所以“师傅”也成为老师的代称。《谷梁传·昭公十九年》有“羁贯成童,不就师傅,父之罪也”的记载。不过,现代的“师傅”称谓则一般指工商、曲艺、戏剧等行业的老师。

西席 西席也称“西宾”,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,曾拜桓荣为师,登皇位后,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,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。汉代席地而坐,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。汉明帝虽贵为皇帝,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,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。

博士 称教师为“博士”始于战国,秦、汉相承。汉武帝时,设“五经博士”,此后“博士”专掌经学传授。唐置太学、太常等博士,明、清时也有国子博士。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载文:“公仪休者,鲁博士也,以高弟为鲁相。”古代的“博士”与今天的“博士”语义不同。

山长 山长是历代对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,其出处源于《荆相近事》。五代十国时期,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,受业者众多,蒋维东被尊称为“山长”。科举废除后,山长的称呼也废止。

先生 “先生”一词的最初含义是先出生的人,引申指长辈、知识丰富的人。《孟子》中的“先生何为出此言也”以及《国策》中的“先生坐,何至于此”,其中的“先生”均是称呼有学问、有德行的长辈。后来,“先生”一词被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。

函丈 原指讲学者与听讲者坐席之间相距一丈。书函中常用作对师长的敬称,语同“讲席”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中载:“若非饮食之客,则布席,席间函丈。”郑玄注:“谓讲问之客也。函,犹容也,讲问宜相对。容丈,足以指画也。”

祭酒 原来指祭祀或宴会时,由德高望重者举酒祭神,为一种荣誉。汉武帝设五经博士,首席称“博士仆射”,东汉改为“博士祭酒”,于是“祭酒”就成为官学中教师的称谓。西晋改为“国子祭酒”,主管国子学或太学。隋以后称“国子监祭酒”,为国子监的主管者。

宗师 原为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。《汉书·平帝记》载:“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,各以世氏、郡国置宗师以纠之,致教训焉。”后逐渐演变为众人所崇仰、堪称师表的人。

经师 汉代以经学教授学生的学官,后来指传授经学的教师。《汉书·平帝纪》载:“郡国曰学,县、道、邑、侯国曰校,校、学置经师一人。”

师保 原为古代辅佐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,有师有保,统称“师保”。《易·系辞下》载:“无有师保,如临父母。”后来泛指老师。

教谕 原为宋代京师小学和武学中的学官名。明清时期,县设“县儒学”作为一县之最高教育机构,内设教谕一人,另设训导数人。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。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,由朝廷直接任命。《明史·职官志四》载:“儒学:府,教授一人,训导四人。州,学正一人,训导三人。县,教谕一人,训导二人。教授、学正、教谕,掌教诲所属生员,训导佐之。”

老师 原意指年老而资深的学者。宋、元时称地方小学教师为老师。金代元好问《示侄孙伯安》诗:“伯安入小学,颖悟非凡儿,属句有夙性,说字惊老师。”现为对教员的尊称或泛称有某种特长、值得学习的人。

女师 古代教育妇女的女教师。《诗·周南·葛覃》中的“言告师氏”,毛传:“师,女师也。古者女师教以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”

教授 学官名,宋代始为教师的称谓。除宗学、律学、医学、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,各路、州、县学均置教授,用经术行义教导诸生,并掌学校课试等事。今作为高等学校教师最高一级的职称。

司业 官名,兼教公卿大夫等贵族子弟,故后世用作教师称谓。隋朝始设国子监司业,帮助祭酒教授生徒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有司业、博士为之师。”这里的司业就是明代国子监中的教师称谓。

学正 宋、元、明、清国子监所属教师。其职务是协助博士教学,并做训导工作。元代路、州、县学及书院设学正,明、清州学设学正,负责教育生员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做权威认证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sip-server.cn/12706.html

(0)
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
上一篇 2023年1月2日 下午4:21
下一篇 2023年1月2日 下午4:31

相关推荐

  • 袁大头银元最新价格(袁大头银元和孙小头银元)

    我们民国时期的钱币现在在我们的钱币收藏市场上面比较常见,民国时期比较常见就是银元和铜币,银元来说它的收藏价值就会比较高一些,特别是一些人物头像的纪念币来说,它们的收藏价值是非常高,主要是这种人物头像的纪念币,大部分这样人物纪念币来说它们的铸造工艺比较精湛,而且这种的数量来说也是比较少,比如我们市场上的孙中山头像的地球双旗银币来说,就是一枚天价的钱币,当然它的…

    2023年5月24日 生活知识
    1600
  • 三网融合龙头股(传媒行业龙头股)

    传媒娱乐 随着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走向深化,传媒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中国经济稳中有进,中国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和文化传媒消费的稳步提升,带动传媒产业持续增长。传媒产业融合交叉使未来传媒业的去中心化特征愈发显著。 互联网产业,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收入的增长已经完全弥补了传统媒体的萎缩,进而带动产业整体发展向好。互联网广告和网络游戏已成为传媒产业…

    2023年5月27日 生活知识
    1000
  • 桑德琳·舍妮维(周韵姜文访谈)

    饿了吗?戳右边关注我们,每天给您送上最新出炉的娱乐硬核大餐! 1月17日,有媒体曝光姜文一家四口晚上外出吃日料的画面,引发网友热议。 曝光的画面中,姜文穿着条纹T恤,外搭黑色羽绒服,脑袋上还戴着一顶彩色帽子,看起来非常可爱,仿佛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。 令人感叹的是,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的他,胡须花白,身材还有些发福,圆滚滚的肚子十分突出,显得格外沧桑。 要知道,去…

    2023年4月4日 生活知识
    5400
  • 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(法国斩首是什么意思)

    法国最近连续发生两次民众被极端穆斯林斩首事件,吓坏了看新闻的宝宝们,不知道为什么搞得这么凶残,看得大家一脸懵。 第一次是10月16日,巴黎市郊一所初中47岁的历史老师Samuel Paty(萨缪尔.帕蒂),因为上课时展示了关于先知穆罕默德的讽刺漫画,被来自车臣的18岁穆斯林难民Anzorov(安佐罗夫)拿长刀当街斩首。 据事后调查,帕蒂老师并不是有意要攻击穆…

    生活知识 2023年4月12日
    11600
  • 北伐战争的原因(为何要北伐)

    ★ 14 为什么要进行北伐战争?北伐战争是怎样取得胜利的? 辛亥革命后的10多年,中国并没有实现期望中的民主共和,而是陷入无休无止的军阀混战之中,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剥削和压迫更加深重。孙中山曾沉痛地说:“政治上、社会上,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,人民困苦日甚一日。”社会各阶层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憎恨更加强烈,渴望结束已经持续很久的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,实现国家的…

    2023年4月5日
    3100
  • 远得要命的爱情剧情介绍(远得要命的爱情电视剧百科)

    沈岸(朴海镇饰)在一家餐厅认识了比他大的服务员孟晨霜,对她一见钟情并对她展开追求。落花有意流水无情,孟晨霜对他没有意思。 沈母知道了这件事以为是孟晨霜勾引自己的儿子,于是找了一个男人去追求孟晨霜。 那个男人是情场高手很快就追到了孟晨霜,两人在一起不久孟晨霜就怀孕了,但是那个男人却跑了。 孟晨霜生下了一个儿子孟响(吴磊饰),之后便嫁给一个外国人远走国外。儿子孟…

    生活知识 2023年4月12日
    4200
  • 十八大报告观后感(喜迎建党100周年手抄报简笔画)

    开篇语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,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。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,为凝聚文昌法院干警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共识,全面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,“文昌法院”微信公众号即日起开设“喜迎二十大 党史回眸”专栏,积极转载刊发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“…

    5天前 生活知识
    1300
  • 戚姬髡发入舂市(乐酒忘忧什么意思)

    中山靖王刘胜,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,也是汉武帝刘彻的堂兄。 三国刘备挂在嘴边的”中山靖王之后,孝景皇帝玄孙”,说的也是中山靖王刘胜。 妻妾众多的藩王 诗仙李白有中山孺子妾歌: 中山孺子妾, 特以色见珍。 虽然不如延年妹, 亦是当时绝世人。 桃李出深井, 花艳惊上春。 一贵复一贱, 关天岂由身。 芙蓉老秋霜, 团扇羞网尘。 戚姬髡发入舂市…

    2023年5月5日 生活知识
    1000
  • 小时代人物关系图(帝国初期大致相当于中国哪一朝代)

    食客与贵族之间的关系 食客与贵族之间的关系护人群体。他们一般是依附于贵族的食客阶层,包括懒汉、乞丐、流氓等社会下层的贫困群体,他们依赖保护人的施舍和救济以维持基本生活,获得社会必需品。共和后期,由于罗马频繁的对外战争,大量外邦人和战争俘虏涌入罗马,与奴隶制经济发展迅速相对应的是罗马小农纷纷破产,大量城市贫民涌入罗马街头,无以为生。这些社会底层人民自愿投靠到权…

    2023年3月27日 生活知识
    1900
关注微信